
泼墨山水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第九册第十一课的内容,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三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泼墨画的独特韵味,学习运用“泼墨”的方法“造形”,运用“联想”的方法“构思”,运用“添画”的方法“点景”,创作出富有趣味的泼墨山水画,发展造型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向齐白石学画蔬果》、《花鸟小品》、《指墨画》等课的学习,了解了“勾勒点皴”等多样的水墨技法,拥有了一定的水墨学习基础。本课引导学生运用泼墨的方法大胆“造形”,依据形状的特点进行创意“联想”,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受固定思维的束缚,“点景”时往往会缺少创意和个性,教师通过组织视频观看、直观演示、尝试体验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点景”的方法,感受“疏密变化”带来的艺术美感。 三、学习目标 1.感受泼墨画墨色淋漓、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学习运用“泼-造奇特形”、 “忆-点生活景”的方法表现出富有意境的泼墨山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2. 在视频观看、画面赏析、尝试体验和创意表现的过程中感受泼墨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掌握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画法。 3.喜爱泼墨艺术,热爱美好生活,有创新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泼-造奇特形”、“忆-点生活景”的方法表现泼墨山水。 难点:有意识的构思与创作,表现出富有意境和个性的画面。 五、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课件、水墨作画工具、参考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泼———造奇特形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能用画笔画一个奇特的形状吗?那你们能用泼的方法造一个奇特的形状吗? 2.学生活动1:请用水、淡墨和浓墨泼一个奇特的形状,有浓淡变化。 3.师生互动:你是怎么泼的?为什么会有浓淡的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运用浓破淡或淡破浓的方法使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 4.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学习新招法。 5.学生活动3:请选择或创造一种构图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泼出一个奇特的形状,有浓淡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我们都会画奇特的形状。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泼墨”的方法大胆玩耍,突破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有尝试和探索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新的泼墨方法,然后进行再一次泼墨。这里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浪漫”向“精确”逐步提升的过程,因为学习起始阶段的重心“落在自由而不是其他,只有如此,儿童才可能实现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行动。” (二)赏———品艺术味 1.师生互动:这个形状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座山? 2.教师导语: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张大千是怎么变的?张大千爷爷把形状想象成山上茂密的树丛,在下面添画裸露的山石,树,高处的房子和水面的小舟。(白板操作演示) 3.学生活动4:欣赏张大千爷爷的山水画。 4.师生互动:泼墨山水与这样的山水画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揭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白板功能直观演示了著名泼墨画家张大千爷爷泼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给予了学生初步的形象感知。在此基础上,整体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山水,进一步感受泼墨山水大气蓬勃、水墨淋漓的感觉,有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忆———点生活景 1.学生活动5:观看微视频,学习点缀方法。 2.学生活动6:将小景点缀到形状上。(白板操作演示) (教师小结:我们要根据形状的特点巧妙点缀。点缀时要有疏密变化,有留白,让画面产生深远的意境。) 学生活动7:观察自己的形状,想象会发生什么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