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课题 《空山鸟语》 课型或模块 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了解其音色特点、结构、以及认识音乐家刘天华。 2. 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3.了解并能听辨出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中的五段体曲式结构,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每段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通过合作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并能听辨《空山鸟语》中的五段体曲式结构,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每段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在合作表演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并能听辨《空山鸟语》中的五段体曲式结构,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每段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在合作表演中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空山鸟语》是我国杰出的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品运用二胡丰富多变的音色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生动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争鸣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音乐形象的民族器乐独奏曲。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欣赏课不陌生,并且有一定的器乐分辨能力,在教学中以音乐欣赏为主,培养学生对音乐音色的敏锐感知能力,使学生对音色这一音乐要素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策略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现状和自身学习民乐的优势,我首先是视唱发声练习,学生视唱乐曲中的主题旋律,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然后采取听赏情境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聆听乐曲,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现场演奏二胡,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二胡的结构,音色特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充分的认识二胡这个民族乐器,并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民乐大师刘天华,热爱我国民族乐器;在学生熟悉乐曲后通过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段进行分析,使他们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和乐曲表达的艺术形象。在听辨猜乐段中加深对乐曲的熟悉,评价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最后用合作表演法通过师生合作表演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钢琴和二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大家先来唱一唱黑板上老师写的一段旋律 2. 用布谷鸟的咕咕声唱旋律 1.学生视唱黑板上《空山鸟语》第一段主题旋律 2.用咕来唱,注意发声 钢琴 黑板 从视唱旋律中循序渐进的练习 通过视唱主题旋律,为后面的乐曲欣赏学习做铺垫 展开阶段 一、初听全曲,认识民乐二胡 1、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说说听完的感受以及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老师现场演奏各种不同情绪的乐曲片段,并用二胡模仿鸟叫,马蹄声,锣鼓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介绍二胡,包括构造、基本演奏方法等。 3、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生平 二、复听全曲,了解五段体的曲式结构 分段听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意境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并做初出相应的简单的肢体动作 先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再说感受:好像听到小鸟的叫声,而且不是一样大小,有动有静,有快有慢 听老师现场演奏《赛马》《九儿》片段,以及模仿各种声音,分辨二胡表达的不同情绪 一两位同学上台亲自拉下二胡,并了解二胡结构,认识民乐大师刘天华 分段听赏,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意境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做出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