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94504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专题2.3 文学常识篇(古代文体知识)学案(Word版,共3页)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3次 大小:27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古代,Word,学案,知识,文体
  • cover
专题2.3 文学常识篇--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散文、骈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1.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2. 近体诗: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近体诗,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4. 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5. 诗: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练性、音乐性。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等。 6. 辞: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7.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8.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作有《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9.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10.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11. 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12. 传:记叙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13. 论: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越能体现该体裁的特点。如《六国论》。 14. 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