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29499

作文技巧谈一:如何扣题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147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作文,技巧,如何,扣题
  • cover
作文技巧谈一:如何扣题 题乃文章眼、篇之魂。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多年来,考场作文有“三大死刑”,即“偏题”、“错体”、“灰旨”,它让一代又一代考生们谈之色变,被有的考生戏称为“偏头怪身灰指甲”,其中以“偏题”最为严重,“偏题”就是没扣住题旨。而作文的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一、扣题问题 1、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 ①对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②北京2010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凝聚”为题,就这两个抽象的字,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难以和自己平时熟悉的内容建立起联系,于是可能就只会东拉西扯,自然就扣不住题,不能较好地突出中心。 2、因随意而离题。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出现主次不分等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 ①对半命题“窗外的_____”,一考生拟题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②2010年深圳中考作文题“奖励自己”,有一个同学花大篇幅写“为什么奖励自己”,貌似合题,实质上是没有审清题目中是个动宾短语,因而便没有突出“奖励”这个行为,较好的写法是开篇点一下奖励自己的原因,然后放手写奖励的过程。 3、因忽视而离题。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或“选取你所经历的一幕”等的要求。前者如果不是叙述自己的经历,而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洞的内容,后者却是写出了多件事,那么,你就离题了。比如,2010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以“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扣题步骤 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以一则材料为例来对扣题步骤作一梳理。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步骤一:认真审题 1、搞清文题形式。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