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297977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465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答案,下册,社会,历史,八年级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 A.奋起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开始了思想文化的变革 2. 1895年春,在北京邀请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联名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国闻报》 ②《时务报》 ③《变法通议》 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4. 《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5.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6.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7. 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开启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 9 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 9. 下列选项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其中的“我”是( ) 11.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了封建社会统治 12. “《申报》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  ) A.市场竞争激烈 B.销售技术高超 C.内容丰富多彩 D.影响逐渐扩大 13. 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 A.《中外新报》 B.《申报》 C.《新青年》 D.商务印书馆 14. 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15.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