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00955

21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课件(共19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838539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19张,PPT
    (课件网) 有诗云:“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导入新课 杜甫 望 岳 WANG YUE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 岱宗:指泰山。 未了(liǎo):不尽。 青:指山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意: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整体感知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钟:聚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意: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拟人 虚写 实写 荡胸: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意: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眦:眼眶。 整体感知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会当”“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品读探究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创作背景 品读探究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雄伟高大、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课文解析 品读探究 2.诗题叫《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都是写“望”字,并且角度有别。你能说说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近望) 颈联:望到了泰山中云涌云翻时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林的景象。(细望) 尾联:想象登上泰山顶峰,将四周群山看遍之景。(想象)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再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上泰山顶峰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串,“望”字是全诗的线索。 课文解析 品读探究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钟———钟”是聚集之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从侧面体现出泰山风景的神奇秀丽。 割———割”字化静为动,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遮天蔽日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课文解析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之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它告诉我们:要不怕困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