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01202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 课件(共16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351050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代诗歌,五首,飞来,课件,16张,PPT
    (课件网) 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诗人对泰山美景的赞颂,更是诗人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他在登上高山之后,又有怎样的感慨和情怀。 导入新课 王安石 登 来 峰 飞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听录音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在课本上做好标注。 整体感知 闻说:听说。 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听说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写景 整体感知 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缘:因为。 眼: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 议论 最高层:最高处。 整体感知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品析探究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品析探究 品析探究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的应天塔。 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应天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 品析探究 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闻说”一词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而“鸡鸣见日升”则是说鸡一鸣就见到太阳,从侧面渲染塔之高。此句与开头一句,一起造成峭拔之势。 品析探究 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也指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应天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 品析探究 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形象。 品析探究 4.5.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课堂总结 《登飞来峰》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诗中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会到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理解这些诗歌表现的哲理,让古代文化思想进入内心,滋润心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