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点的趣味》教学设计 《墨点的趣味》一课是上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从幼儿园起在小学阶段美术学习中的第一节水墨国画课。之前学生大都习惯了用蜡笔或油画棒作画,对于毛笔和宣纸的性能知之甚少。传统的国画教学以老师示范学生跟画的形式开展,从用笔用色的技能上来讲,学生可以较好的掌握。但这样的教学是存在缺陷的,学生所画的作品往往中规中距,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体现,更难以看到别具一格、富有童趣的水墨作品。现就该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请予指教。 课堂教学预设一 课题名称:墨点的趣味 教学类别:水墨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点,初步学会水墨画中点的基本表现技法,并用变化的墨色表现有蝌蚪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演示学生跟画尝试的练习过程中,学习用毛笔表现墨点浓淡干湿变化的水墨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韵味,体会浓淡墨点变化的美感,体验可爱的小蝌蚪带给大家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点:水墨画中点的墨色变化。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思与墨点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调色碟、笔洗等。 教具:毛笔、宣纸、墨汁、水、范画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认识水墨画工具材料,尝试运用毛笔画出有大小、干湿、浓淡变化的墨点。 拓展层面:能用富有变化的墨点,表现有趣和生动的小蝌蚪主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演示 1、出示水墨画工具材料,教师简介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点。 2、教师示范:用滴的画法画墨点。 3、揭示课题:墨点的游戏。 4、教师示范:浓点与淡点,水破墨的点,墨破水的点等。 二、尝试与发现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画出墨点。 2、提问:在画点的时候,你发现点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2)墨色有变化(干湿浓淡),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三、欣赏与表现 1、欣赏齐白石作品。 2、教师示范画荷叶、小蝌蚪等组织画面。 (1)画荷叶,有大有小、疏密变化。 (2)画蝌蚪,有序、生动、有浓淡变化。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作业展示,欣赏作品。 2、师生互评。评价内容: (1)画出来的点是否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2)是否能添加成有趣的形象。 (3)点的排列是否有疏密变化。 3、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教学。 课堂教学预设二 除了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与预设一不同,其他内容(包括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作业要求等)相同(此处略写)。该课课堂教学预设二的“过程与方法”为:通过游戏、欣赏、探索、尝试等方法练习墨点的表现,学习用毛笔表现墨点浓淡干湿变化的水墨画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寻找墨点。 1、出示一封信,信封写有“今天美术课表现最好的同学收”字样,激发兴趣。 2、出示吴冠中水墨作品,引导学生探寻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的运用,并引出“墨点”。 二、感受墨点,体验趣味。 1、出示几幅水墨画作品,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画面中墨点代表的事物。如:花朵、瓦片、乱石、杂草、浮萍等等。 2、在艺术的感悟中,学生体验墨点的抽象性、概括性、多义性等这一特点,从中感受墨点的趣味。 3、导入课题:墨点的趣味 三、探索墨点,尝试练习。 1、简介水墨画工具材料,执笔方法等。 2、PPT出示墨破水和水破墨两种画墨点的方法,学生理解并尝试。(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3、学生交流尝试心得。 4、请一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画水破墨的点,墨破水的点,浓点与淡点,教师结合学生示范同步解说画法(如调墨、用水、运笔等)要点。 5、学生再次尝试用较短的时间画出一个或几个浓点或淡点。 6、请几个学生展示练习作业并交流体会。 “说说你画了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