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可喜的一天》 课型或模块 唱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关注描写大自然的相关音乐,感受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四季中的“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找、说、读、唱、比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歌曲,学生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可喜的一天》,并能尝试演唱歌曲副歌部分的二声部合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可喜的一天》,巩固“主歌”与“副歌”的概念。 教学重点 巩固“主歌”与“副歌”的概念 能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可喜的一天》,并能尝试演唱歌曲副歌部分的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 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可喜的一天》,并能尝试演唱歌曲副歌部分的二声部合唱。 学生及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歌曲演唱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才刚刚开始接触到简单的二声部音乐作品。但是这一首《可喜的一天》,整首歌曲都贯穿着二声部的合唱,而且几乎都是下方三度音进行的两声部合唱,对于本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水平。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会在学生演唱好主旋律的基础上,选取歌曲中副歌部分的二声部合唱作为学唱内容。 教学分析:歌曲《可喜的一天》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影片描写了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的过程,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歌曲表现了战争爆发前夕,在和平的土地上青少年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美好理想。歌曲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旋律微微波动,节奏细密轻快、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副歌旋律上扬,节奏宽广,给人以轻松明朗的感觉,抒发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热情赞颂。 教学策略 听、唱、看、体验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介绍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故事背景和故事内容。 2、播放影片插曲部分视频。 3、歌曲《可喜的一天》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观看影片 多媒体 激励评价 通过影片《攻克柏林》故事的导入,影片插曲部分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深刻、直观地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开阶段 1、练练、唱唱 (1)把歌曲的副歌高声部作为发声练习曲进行练习,先视唱,再用“”模唱,要求声音圆润、换气统一。 (2)在副歌旋律的下方加入三度音,引导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音程关系(三度),再跟琴进行演唱,关注学生的音准。(在学习中出现音准问题要及时纠正,唱到准为止) (3)两个声部合唱的练习,关注声部的和谐。 2、听听、找找 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找找练声中唱过的旋律在歌曲什么地方出现?(副歌部分) 听听、说说 学生再次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结构,歌曲分几部分? 4、读读、想想 学生朗读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 5、唱唱、比比 (1)学生学唱主旋律歌词,之一纠正学生一字多音的部分。 (2)在熟悉主旋律的演唱后,加入副歌二声部的学唱 (3)生唱副歌主旋律,老师唱二声部;让学生会分两组练习声部的合唱,注意和谐。 (3)请班上唱得好的学生分组展示 6、议议、唱唱 让学生讨论在演唱形式上如何进行变化,最后确定一两种方案进行演唱。 1、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2、跟钢琴练声。 3、找找练声中唱过的旋律在歌曲什么地方出现? 4、再听歌曲,感知歌曲结构,歌曲分几部分? 5、朗读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多媒体、钢琴 激励评价 在发声练习中,从选取歌曲的副歌高声部进行练习,再到旋律下方三度音的演唱,到两个声部的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