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2387

地球结构

日期:2024-06-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0868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地球,结构
  • cover
(课件网) 1.4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 1、地震波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固体 传播速度 都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横波 纵波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陆 地 海 洋 在一次地震后,三个人的感受是如何的? 陆地上挖土工人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海洋上船夫和热气球中的冒险家却只感到上下颠簸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1、读两条波速变化曲线, P、S分别表示哪类地 震波 2、陈述P、S波速变化情 况,归纳波速发生突 然变化的大致深度 2 内部圈层的划分 纵波 横波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2 内部圈层的划分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地幔 地核 地壳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面 古登堡面 17千米 横、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 2900千米 纵波波速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比较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3 2900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二、你觉得应如何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问1:为什么过了莫霍界面进入地幔层后,P波和S波都变快了? 问2:为什么过了古登堡界面进入地核层后, S波消失了? 通过的物质密度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快,物质密度小,传播速度就慢。 地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S波无法通过 地幔 地核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3、内部圈层的特点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3、内部圈层的特点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固体组成 一般认为, 软流层 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 易错点解析--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的 位置关系 【例1】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地幔 地核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关系图 2、内部圈层的特点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外核呈现液态 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 地核 圈层名称 不连 续面 深度(km) 特征(从物质组成、厚度和影响)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面 软流层 古登堡面 17千米 2900 千米 6370千米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铁)。 ②厚度不均,洋壳平均厚度6km;陆壳平均厚度33km。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 ①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②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①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 ②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水 圈:由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组成。 分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地表水、地下水。 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水圈。 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