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4890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5.4 分数与除法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82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除法
  • cover
第4课时 分数与除法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第69~70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掌握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3.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你能把商分为哪几类? 36÷6= 4÷5= 80÷5= 3÷7= 5÷10= 4÷9= 2.(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吃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把6盒羽毛球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得几盒? 师:请同学们完成上面的题目,说一说这些题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题目的算式都是除法算式,有一些能够整除,有一些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学习新课 1.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师: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①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也就是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要求每人分到几块,就是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分到块,所以1÷2=。 ②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也就是把7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3。而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7个块,也就是块,所以7÷3=。 (2)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说一说。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你能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名几名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用字母表示为a÷b=(b≠0)。(板书)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师:如何把带分数2化成假分数?又如何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问题“举例说一说,假分数和带分数如何进行互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①2可以看成是2与的和,把整数2化成分母是3的分数:2=,所以2=2+=+=。 ②里面有7个,6个是2,可以把7个分成6个(即2)和1个,把2和合起来是2,所以==+=2。 教师总结: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时,用整数与分母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用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用余数作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问题“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照教材中的方式,设计与教材中红、蓝纸条一样长度的2根纸条,动手用蓝纸条去量红纸条。 得到结果:正好量了3次,说明把红纸条平均分成了3份,蓝纸条的长是其中的一份,说明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 教师强调:此种方法是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解题的。 师:那么用除法的方式进行思考,应该怎样解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3,再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2)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试一试”问题“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派代表汇报。 学生汇报:用量纸条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大概猜出结果大于1,只能用除法的方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