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362759

16.2《六国论》课件(36张PPT)-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821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学年,第八,下册,必修,统编
  • cover
六国论 ———苏洵 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 ②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即史论。 论 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六国论 文本疏通 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而: 【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 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表因果的连词。 破灭:灭亡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 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六国互丧: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灭赵,前221年灭齐。 文本疏通 第一段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 (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以:因为,介词。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因为”。 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完整地保全。 判断句 内容分析 ◆第一段的哪一句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的? ◆第一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问: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这两点既是对中心论点的阐释,也是分论点。 第一段文章总论,为下文的论述举纲张目。 参考资料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秧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文本疏通 第二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 】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 大的就获得城市。 以:用、凭……(方法)。 其实:其:指代词,它的。实:实际。 秦国(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获得的土地(相比较),实际多到 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较), 实际也要多到百倍。 文本疏通 第二段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 固:固然,当然。 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思:想,这里表示回顾,回忆。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暴露在寒霜之中,披荆斩棘,才有了很 少的一点土地。 以:才。 予:给。 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