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371807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说课课件(27张ppt)

日期:2025-11-2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103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2-,电解质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 电解质 教材体系 研究方法 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 进一步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 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研究的重点 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②掌握电离、电解质的含义;③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①通过实验思考猜测电解质溶于水发生的变化; ②将化合物按照新的标准重新进行分类。 激发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类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 解质的判断;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 难点的突破: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 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引导 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教法和学法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较强,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他们对化学现象、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已经知道了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对电离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7.畅所欲言、总结所学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5.方法导引、应用迁移 8.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6.组织讨论、重返生活 教学序: 学习序: 出汗后人体更容易触电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教学过程 溶液浓度相同 实验2: NaOH 溶液 、氨水、酒精溶液 实验3: HCl溶液 、醋酸溶液、蔗糖溶液 实验1: KNO3晶体、 KNO3溶液、熔融KNO3 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教学过程 NaOH溶液    KNO3晶体 KNO3溶液 熔融的KNO3 不导电 导 电 实验3 实验2 实验1 亮 暗 氨水    酒精溶液    HCl溶液    蔗糖溶液    醋酸溶液    食盐溶于水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教学过程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教学过程 蔗糖溶解 食盐熔融 导电的原因 熔融状态:受热熔化后, NaCl晶体中的Na+和Cl-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溶液:原来在晶体中被束缚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Na+和Cl-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晶体:晶体中含有Na+和Cl- ,但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 3.动画演示、解开谜团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NaOH溶液    KNO3晶体 KNO3溶液 熔融的KNO3 不导电 导 电 实验3 实验2 实验1 亮 暗 氨水    酒精溶液    HCl溶液    蔗糖溶液    醋酸溶液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4.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出自由移动 的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 电解质电离产生的自由运动的带电离子 非电解质不电离,不导电 实例 酸、碱、盐、水、Al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