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推进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6.3.2 学习目标 01 对内改革措施 (了解) 02 对外开放措施 (了解) 相关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全会在讨论华国锋总理提出的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时,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的要求。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这个文件在经过修改和充实之后正式发布,接着一些重要的农业方面的文件相继制定和发布施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 相关史实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一、对内改革 首先在农村展开,然后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一、对内改革 改革开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原因 长期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农村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 时间、地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特点 包干到户,自主生产,自负盈亏 意义 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的推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乡镇企业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改革 1984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拓展提升 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类似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本质上还是封建主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的,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的。 土改区别 拓展提升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意义 二、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