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的兴替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5.1.1 学习目标 01 明朝的兴替过程 (了解) 02 清朝的兴替过程 03 明清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措施 (了解) (掌握) 相关史实 年代尺 相关史实 明朝版图 明朝疆域 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第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及海外诸岛。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今天中国的国家版图奠定了基础。 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1. 背景 元朝疆域范围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元末农民起义,又称元末农民战争、元末红巾军起义,是元朝晚期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起义阶层的全面程度是空前的。 由于元朝朝廷腐败、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国势日趋疲弱,加之连年灾荒,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裹红巾,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蒙元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致使其在中原的统治土崩瓦解。 元末农民起义战争形势图 元朝疆域范围 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2. 建立 (1)时间:1368年。 (2)人物:朱元璋,即明太祖。 (3)都城: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于南京 ;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南京为陪都。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3.统一 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朝军队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二、明朝的兴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方面 措施 作用 政治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废除丞相 、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 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 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 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经济恢复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进步改革赋役制度 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 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 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二、明朝的兴盛 内阁 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文渊阁 明代的商业城市 元朝疆域范围 郑和下西洋 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 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 三、明朝的衰亡 1.背景 (1)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政权,大臣结党营私。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员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