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综合探究八 学习目标 01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 (了解) 02 容闳的教育计划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 03 以郭嵩焘为例,了解近代外交使臣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了解) (了解) 一、林则徐 元朝疆域范围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 -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一、林则徐 1.“开眼看世界” 元朝疆域范围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以便了解世界。当时他组织人编译了《四洲志》。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大体轮廓。《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一、林则徐 《四洲志》(左)与《海国图志》(右) 元朝疆域范围 一、林则徐 2.地位 元朝疆域范围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为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林则徐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近代国际法开始在中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 3.影响 元朝疆域范围 此后,一些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积极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后来,林则徐把《四洲志》的资料送给好友魏源。在林则徐的嘱托下,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并几经增补,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编辑写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影响到了此后清政府内部发起的洋务运动,同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影响到后来的“明治维新”。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 1.时代背景 元朝疆域范围 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 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道光十二年(1832年),魏源来到南京,魏源后半生,长年居住此处,其名著《海国图志》即在此处撰写完成。其间,他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 2.撰写著作 元朝疆域范围 《海国图志》 (1)目的: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 (2)成书: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50卷。此后他不断增补,1852年,全书扩充为100卷。 (3)价值: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 2.撰写著作 元朝疆域范围 魏源同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