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03350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学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1931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2.2,历史,答案,下册,八年级,社会
  • cover
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学习目标 理解进步思潮的背景及表现 掌握明清时期世俗文化的表现 基础知识 1.明清进步思潮 ①背景:明清之际封建专制统治极度强化,封建礼教的腐朽黑暗充分暴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气息。 ②特点:带有早期启蒙性质,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黄宗羲等思想家深刻批判高度强化的皇权,探索改革社会的方案。 ③主张: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 2.商业发展的影响 ①商人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②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3.世俗文化 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1)发展: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里,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 (2)代表: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世俗文学勃兴 (1)兴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 (2)影响: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 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1)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2)形式: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 (3)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京剧初步形成 (1)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 (2)形成: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展现大千世界 拓展提升 1.明清时期,黄宗羲等早期启蒙进步思想家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专制统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的原因 (1)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代中叶以后,在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所以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得到长足的发展。 (2)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的大量出现以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市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因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广泛流传。 (3)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两手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 3.从“四大名著”看明清时期文化的时代特点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曲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2)《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成为这一时期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们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描写,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课堂检测 1.19世纪中期,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初步形成,后成为中国国粹。京剧是以哪些剧种为基础形成的( ??) ①元杂剧??? ②昆曲??? ③徽剧??? ④汉调 A.?①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