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03678

七年级下册教案 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中图版(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00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下册,教案,长江,中下游,平原
  • cover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历史上的“鱼米之乡”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鱼米之乡”,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学习的基础。该课时主要涉及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所以通过大量的景观图,使学生对该区域有表象的认识;通过地形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通过对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和水系特征的了解,找出人地和谐发展的途径。这一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和知识迁移,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通过辩证看待河流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和谐发展观。同时为第二和第三课时奠定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了多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对某个区域位置与范围的确定比较熟悉。同时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大空间尺度学习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也掌握了方法,但因平时课下复习较少,所以会出现遗忘的现象,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不仅是新的区域学习,也是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复习。长江的学习是在八年级上学期,对于基础知识遗忘较多,所以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降低难度,给出具体措施,进行选择。 3.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景观图,归纳确定区域特征; 通过区域位置与范围、各要素地图,综合分析“鱼米之乡”的形成自然条件; 通过小组合作和区域位置与范围地图,综合分析其他区域称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通过水文水系特征图,归纳总结河流水患出现的河段,并找到解决措施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区域位置与范围、各要素地图,综合分析“鱼米之乡”的形成自然条件; 学习难点:通过水文水系特征图,归纳总结河流水患出现的河段。通过小组合作和区域位置与范围地图,综合分析其他区域称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5.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的态度和表现,鼓励、启发、引导,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 维度 评价内容 A 好 B 较好 C 一般 分值 态度与方法 全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思维活跃;认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调用读图方法和区位条件分析方法,完成课堂任务,主动展示小组成果; 20 知识与能力 准确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理解“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通过地图分析其他区域农业区位条件;通过分析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30 思维发展 从“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进一步用地理分析方法,分析其他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0 价值观念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河流与人类共生的价值观 20 总评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 从古到今,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看一看,长江为当地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帮助,人类又是如何与河流共生的。 播放视频并提问:通过景观图,大家对长三角地区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活动 1 学生观看照片集,并思考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景观图,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一定得表象认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并归纳总结区域特征。 环节二:合作探究,鱼米之乡 教师活动 2 长江三角洲富饶美丽,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使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是什么自然条件成就了这样的美称呢?结合课本50页图7.13,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 教师点评补充,并提问,这些区位条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如何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48260208280教师归纳总结,并补充知识结构 总结:大河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促进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