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10898

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数学下册6.4相关链接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案

日期:2024-06-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091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岛,五四,五年级,数学,下册,相关
  • cover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小学数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相关链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数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很快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同时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交流探索中,向学生渗透图形放缩的方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直观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拍一张照片。 相对于实际场景,照片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变小、缩小 板书:缩小 师:同学们想看这张照片吗?投屏 现在这张照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放大 师: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放大与缩小的现象,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给学生拍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先出示原图) 放大照片,照相馆老板提出了三种方案,你能帮他选一选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照片只放大了一条边,照片好像被挤了,看起来很奇怪。 师:也就是说,这张照片只放大了它的长,而宽? 生:宽不变。 师:这张是? 生:只放大了宽了,长没变。 师:所以看起来很不舒服,有点变形。那怎样放大才能让照片看起来既舒服又不变形呢?(出示图3) 让学生体会到照片按一定的比放大看起来才既舒服又不变形。 (二)辨析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其实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几张照片都放大了,但只有一张符合我们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们认为是哪一幅呢?(图3) 师:没错!那谁能尝试说说数学意义上的放大是指怎样去放大呢? (将长和宽按相同的比放大)。 通过刚才的辨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图3是由原图放大得到的,但仅仅知道了这一点还不够,照片是放大了,但放大了多少?是按怎样的比放大的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表示放大的比的意义。 1.观察这两幅图,放大后图形的长与原图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又有什么关系?(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这幅图抽象成一个数学图形,长方形)。 预设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