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 练习指导 四年级 下册 第四课 提土旁 1.提土旁由横、竖、提三笔组成。 2.提土旁形态较为端正,提土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学习偏旁的写法要看它是由哪几个笔画组成的,组成时的位置关系、比例关系、映带关系是怎样的。 我来读帖 读 贴 感 受 1.提土旁的短横左低右高。 2.竖画起笔较粗,从短横右侧穿过,上部出头较多。 3.提画起笔较低,与竖的交叉点不在正中,而是偏 右。提画的收笔与右边部件的起笔相呼应。 短横:确定好起笔的位置,毛笔顺锋入纸,朝右下按笔,调整笔锋, 向右行笔,行笔要沉稳。到末端向右下轻按,提笔回锋。 提土旁的书写方法 提画:顿笔,调整笔锋向右上方提笔出锋。 竖画:毛笔向上逆锋入纸,顿笔调锋后向下方行笔,至末端提笔转 向左下方提画的起笔处。 提土旁示范书写 观察下列例字,比较例字中提土旁形态差别,然后描红。 临摹下面的例字,注意提土旁的书写要领。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称为“欧体”。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书法作品的代表作,是他晚年时期的高峰作品,成了后世临摹的模板。碑文总共24行,有1108个字,讲述了唐太宗在避暑期间的一些趣事,反应了唐朝当时的盛况。碑文现在已经损毁比较严重。一个是因为年代确实很久远,经过环境的侵蚀,文字不太清晰,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拓文的人非常多有损坏。 《九成宫醴泉铭》碑刻更容易临摹,并且由于字体相对更清晰,比较容易解读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便于研究人员的使用。在书法中“欧体”是最适合初学的,是初唐时期以及后世颇受追崇的字体,他的字体稳重,不轻浮,很适合现在的人学习。所以,我们的教科书选用“欧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欣赏 《九成宫醴泉铭》的笔法特点是:方圆兼备,险峭峻拔,风格明显,兼有汉隶、北碑笔意。结体独具匠心,严谨端庄,沉稳朗静,于平正中寓险奇,于险峭中求平衡,收放自如,伸展有致,形成了独特的空间结构美,为楷书临习的极佳范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找《九成宫醴泉铭》字帖,找一找带有提土旁的字,比较形态差别,并进行认真临摹,将临摹的作品带到下一节书法课上,与同学们分享,比一比谁临的更好! 查一查 临一临 比一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