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18261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369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考试,青海省,阶段,版含,Word,试题
  • cover
1228090012496800西宁市海湖中学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卷 高 二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一做法(  ) A.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延续 B.有利于巩固新兴的西周政权 C.实现了周朝的集权统治 D.说明了周人的政权基础薄弱 3.《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 A.重视民心向背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等级制度 D.依赖家族关系 4.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6.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 A.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7.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实现了国家统一 D.推动了官僚政治 8.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9.汉代成书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讲到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等。同时,农学方面出现了《汜胜之书》《四民月》等农书。可见,汉代科技(  ) A.意在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 D.闸释了传统民本思想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人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纳资代役”(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这一变化(  ) A.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规模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 D.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 11.下表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分布(现代省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省份 江苏 浙江 河北 湖北 安徽 山东 人数 205 88 37 24 18 17 省份 陕西 山西 江西 河南 甘肃 内蒙 人数 7 7 6 5 4 3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C.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12.“(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