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57052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8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0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0100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课件,必修,人教,新人教,打包
    (课件网) 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20年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各地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这反映了民族节日 (  ) ①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②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 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各地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这反映了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道德伦理,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②④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①错误。材料强调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不体现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与题意不符。 2.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  )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说法错误,①不能入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日之间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政治互信,②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③说法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补偿训练】   《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  )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处理中法关系亦如此。②④符合题意;①③错误。 3.(2020·常德高二检测)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可以相互转化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中外名著能互译共存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转化。④符合题意,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我们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4.(2020·绵阳高二检测)2019年10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致贺信时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前沿领域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推动中外科学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表明 (  ) ①科学技术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日益突出 ④科学进步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