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1课 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描述蚕卵、蚁蚕和蚕卵孵化的过程;指导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 2.科学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方法;能根据养蚕的方法,制订合理的养蚕计划;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观察、描述、记录并交流蚕卵、蚁蚕的形态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3.科学态度、STSE 具有饲养和观察蚕的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养蚕收获;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描述蚕卵、蚁蚕和蚕卵孵化的过程;指导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观察、描述、记录并交流蚕卵、蚁蚕的形态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课前搜集资料或询问养蚕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冰箱、盒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三月……摄桑,……妾子始蚕。”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 2.提问:我国有悠久的蚕文化和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丝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3.出示桑树图片。 谈话:春天到了,桑叶长得真嫩绿呀,正是养蚕的好时节。蚕宝宝真可爱,我们也来养蚕吧! 二、活动 了解怎样养蚕 1.提问:怎样养蚕? 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方法汇报。 参照课本采访记录,指导学生汇报: 采访时间:4月10日 采访对象:养蚕专业户徐姐姐 采访记录: 问:蚕宝宝吃什么? 答:蚕宝宝最爱吃桑叶。 问:蚕宝宝爱清洁吗? 答:蚕宝宝爱清洁,要经常打扫它们的家,桑叶也要新鲜干净。 3.交流后明确: 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 ……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 5. 教师展示计划示例: 养蚕计划 a.准备养蚕用具。 b.给蚕宝宝一个舒适的家。 c.每天为蚕宝宝准备好食物。 d.仔细观察蚕宝宝怎样长大。 e.做好观察日记。 (注:为了更好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还可以准备放大镜、尺子……) 三.活动 观察蚕卵 1.出示“装蚕卵的纸盒”。 2.这些卵是生命吗?教师分发蚕卵,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 准备一个绘画本,作为蚕的成长记录本,先画一画蚕卵。 3.怎样才能让蚕宝宝更快孵化出来呢?学生讨论方法,集中到温度对孵化的影响。 4.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 各组制定“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的实验计划。 蚕卵所处的外界温度 孵化所需的时间 冰箱冷藏室 ( )℃ 科学实验室 ( )℃ 四、布置养蚕任务 1.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按家庭住址就近原则),便于实验后续交流和观察。 2.设计观察记录方案。 (1)密切关注蚕卵的孵化,孵化出来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将它的模样画下来。 蚁蚕整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条,有好几截,每截下面有黑点。 (2)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写好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五、拓展延伸 思考:我们有哪些好办法记录蚕孵化的过程呢? 板书设计: 1.蚕宝宝出生了 蚕卵观察记录 蚕卵的 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