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67593

10.1 不作简单肯定与否定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含1个视频)(16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1次 大小:79073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1,必修,16张,视频,1个,思维
    (课件网)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辩证分合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不作简单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本单元主要内容: 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方法 思维不仅有其形式结构,还有其具体内容。 正确的思想既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更要实事求是、接受实践的检验。 辩证思维不仅涉及思维的形式结构,还涉及思维的具体内容。 从思维实际来说,把握复杂事物处理复杂问题,是需要复杂性思维的。而复杂性思维并不是单一思维方式的重复运用,而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辩证思维的灵活运用。所以,从这个关系上说,辩证思维是对逻辑思维规则(形式逻辑思维)的深化和升华。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的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什么?否定方面又是什么? 2.事物内部包含的肯定与否定的两个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3.辩证的否定的双重特性是什么? 4.为什么说否定阶段是较后的较高的环节? 5.请谈谈你对辩证否定观的理解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第一框 不作简单肯定与否定 从废除汉字的狂潮看树立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性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海南陵水分校 郭翠梅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贫弱、腐败,外加西方的殖民、侵略,使中国人开始不断反思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经过数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以及国内不断的暴乱,恐慌、复古等事件后,一些国人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中国之所以落后、腐败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就必须先废掉汉字。就此,一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废除汉字的狂潮诞生了。 钱玄同写于1922年的《注音字母与现代国音》一文交代了这种态度产生的源起。文章说:1894年,中国给日本打了一次败仗,于是国中有识之士,知道非改革政治、普及教育,不足以自存于世界。但是提到普及教育,即有一个问题发生,则汉字形体之难识难写是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鲁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民国政府的态度:经过新文化运动以及各位学者的评论和措施,民国政府也作出过种种简化汉字和汉字拼音化的努力。但时局动荡,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百姓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无法具备。所谓的文字改革,也不过是社会天空飘过的云朵。 毛泽东的态度: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大众化的角度,毛泽东发出了文字改革的号召。即:“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行拼音化之前,先简化汉字,以便于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1964年5月,中国文改会发表了《简化字总表》。收字2274个。随后向全国推广。与之伴随着的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将这些工作做为汉字拼音化的前奏。但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中国不适合用拼音文字,因为在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例如:攻击和 公鸡,这些同音词只能用汉字来区分。而表音的拼音文字对于这两个词都只有一种拼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