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2798

2021届新高考Ⅰ卷作文评析:突出渐进式思维 彰显思辨性立意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73次 大小:18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届,思辨,彰显,思维,渐进式,突出
  • cover
2021届新高考Ⅰ卷作文评析:突出渐进式思维 彰显思辨性立意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评析   作为第三批进入全国新高考的江苏、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省市,今年的高考将集体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作文考什么?会以怎样的形式怎么考?人们都在焦急中等待,在等待中证实,留存于人们心中近一年的疑问终将尘埃落定。因此,今年新高考Ⅰ卷的这道作文题无法不引人关注。   当这道作文试题露出其“庐山真面目”时,有人惊呼:怎么是材料作文?说好的“任务驱动”呢?也有人感叹甚至哀叹:一年的“任务驱动”付诸东流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道作文题采用的确实是典型的材料作文的样式;而且事实上,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的8套试卷9道作文题,材料作文是一统天下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道作文其实也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痕迹,玄机就隐藏在“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一句引导语中,这与今年全国乙卷作文的“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异曲同工。因此,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合二为一、有机结合的特色鲜明的作文试题,我们不妨暂时称之为“后任务驱动式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永远是作文的第一步。这道作文的材料取自于1917年4月毛泽东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截取的是其中论述“体育之效”的部分内容。材料的内涵丰富、层次鲜明,而渐进式思维和思辨性立意,则是这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一、突出渐进式思维   思维,决定着立意的深浅。   突出渐进式思维是这道作文题的一大特色。   作文材料一共由五句话组成,采用的是“缘事说理”、步步引申的方式叙述,句间关系有着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材料的展示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展开的过程,材料的层次实际上体现出了思维的层次,需要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审视。   纵观材料的五句话,思维大致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1.体育之于身体:材料的前两句“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直承“体育之效”,指出了体育对于人身体耳目变化的效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育之于身体强弱”还只是材料的“引子”和“切入点”,也仅仅是写作的起点和基石,如果我们的思维仅停留于此,通篇去谈体育对于人身体强健、耳聪目明的功效,那我们的思维无疑还只是浅表性思维。   2.强弱之于国家:材料的第三句话“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采用对比的方式,意在说明“强与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表面上看,似乎依然在说“体育之效”和“身体强弱”,但实际上,这里却暗藏玄机,引发我们去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强”和“弱”显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的身体强与弱了,更多的应该指向于意志、精神了;“勤自锻炼”也绝不仅仅是指加强体育锻炼,而是意志、精神的“求强”与“自强”。所以,这一句话是材料非常重要的过渡句———人如此,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