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5269

21*《梦回繁华》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16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梦回繁华,导学案,答案
  • cover
21 梦回繁华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学习难点: 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课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张择端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城郭、街市、舟桥、车马,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等各色人物皆惟妙惟肖。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擅长( ) 汴京( ) 舳舻( ) 题跋( ) 遒劲( ) 沉檀(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料qiào( ) hàn( )林 cù( )拥 田chóu( ) chà( )道 shè( )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跋涉: (2)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①摩肩接踵: ②络绎不绝: (3)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车水马龙: (4)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遒劲: 4.初读课文。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 课堂探究 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艺术特点? 2.《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怎样的社会历史价值? 3.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 4.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课后练习 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shàn biàn zhúlú bá jìnɡ tán zhǒnɡ yì 2.峭 翰 簇 畴 岔 摄 3.(1)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2)①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②(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3)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4)雄健有力。 4.(1)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2)《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课堂探究 1.①采用传统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②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③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④写实性很强,细节刻画真实。 2.这幅画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了重要形象资料。 3.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