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617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1次 大小:82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朝代更替表(三) 朝代 起止时间 开国帝王 年号 都城名称 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 杨 坚 开皇 长安(今西安) 唐朝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高祖 李 渊 长安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宋太祖 赵匡胤 开封 东京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赵构 临安 元朝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 明朝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南京(古称应天) 清朝 公元1636年———公元1840年 清太祖 皇太极 北京 第一单元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一、南北重归统一 ———时间:589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1、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 客观上:①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力量衰弱。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励精图治,提倡节俭。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开凿时间:605—610(隋炀帝) 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过六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和浙江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四、“贞观之治”———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 “贞观之治。 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较汉武帝与唐太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