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76482

12 湖心亭看雪【统编九上语文最新精品课件 考点落实版】课件(41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5120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PPT,41张,落实,考点,精品
  • cover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导入新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壹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赏析本文白描的写法,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贰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及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家国之思。 叁 (重点) (难点)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明亡以后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张岱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代表作是小品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等,构成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是一幅绝妙的江浙一带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简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出处 时间 背景 意图 《陶庵梦忆》卷三(上海古籍-出卷网-1982年版)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 顺治元年(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 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追忆前尘往事。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 凇 沆 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ɡēnɡ ná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整体感知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ɡènɡ qiǎnɡ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我。 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绝,消失。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译 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撑(船) 代词,这。 晚上八时左右。 鸟兽的细毛 裹,围。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译 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都。 只,只有。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译 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很,非常。 哪能。 还。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译 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