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8063

必修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说课[人教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742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经济建设,发展,曲折,人教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分三个历史时期向学生介绍了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建设 的发展和曲折,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关注国 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 教材分析 (二)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 其经验教训。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化三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点: 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求知欲望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并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 本次授课是针对某重点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认真,喜欢与老师一起探讨历史问题。 教法学法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及意义;一五计划的成就; 三大改造及其影响;八大的内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 表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邓小平对经 济的调整 理解:建国初严峻经济形势的成因;社会主要矛盾;总 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 运用: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分析 (四)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新情境与谈话分析法,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通过资料解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要充分依据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二)教法分析 问题探究法 谈话分析法 资料解析法 阅读归纳法 讲解法 (三)学法指导 在问题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 在资料解析环节上指导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 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探究本课的经验教训。 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范围广、头绪多,老师在 处理教材时要增强条理性,在教学方法 的选择上突出板块性,并找一条能贯穿 全课的线索,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 认识。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 中共八大 两个运动 经济调整 三大改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导入———图表导入 教学过程 小结———图表+问题+作业 阅读归纳法 问题探究法,资料解析法 讲授法,谈话分析法 讲解法 问题探究法,资料解析法, 谈话分析法 讲解法 资料解析法 2分钟 2分钟 15分钟 18分钟 8分钟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板书设计 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52年 56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教学过程 思考:波动的曲线凝聚了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曲折 :为什么? 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52年 56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作业:为该图表编写说明 ,必须包含三个要素:时间(或时间段)、事件、经验(或教训)。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问题1:结合材料思考:“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探究】从此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