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87005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安塞腰鼓》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19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cover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安塞腰鼓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把握文章主题。 2、体会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品味长短句交错、充满激情的语言风格。 3、体会安塞腰鼓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感悟文章所表达的热烈、豪 放的情感。 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陕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 2、圈画重点语句,描摩抒情散文的诗意,理解排比、反复、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 中考导航 1、“羁绊”“冗杂”“叹为观止”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赏析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是中考散文阅读的易考点。 3、体会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也是中考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通过观察陕北民居、特色景观以及陕北秧歌图片,感受陕北民俗。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通过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人,当代诗人、散文家。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写过诗歌、歌词和剧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黄土情》《清晨之边》《羊想云彩》,歌词《崖畔上酸枣红艳艳》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这是一篇贴合时代精神的雄奇美文。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族的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梦想和荣光,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这些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真气、正气、浩气和骨气,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和气魄。贫血缺钙的民族何以立足于世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正是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历史进程的一种写照,也是作者美好的期待和祈愿。 三、总体感知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打鼓前的寂静,为下文蓄势。 第二部分(5-27):从五个方面赞美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的特点。 第三部分(28-30):写表演后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寂静。 四、导读理解 1、第5、6两段,“但是”“看”单独成段,有什么表达放果? 解析:“但是”表示转折,单独成段可以引起读者的读兴趣,自然地完成了从静到动的转变过程; “看”是一个动词,单独成段可以突出以下场景的震撼人心,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的表达效果。 解析:这几个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鼓点、腰鼓上的流苏、后生的脚步、后生的瞳仁和风姿分别比作骤雨、旋风、乱蛙、火花和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骤响时声、形、光、力震撼人心,形象地展示了腰鼓表演的壮美场面,表现了后生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表演的赞美之情。 3、阅读第18段,想想:相对而言,中国西北较为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解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20世纪80年代,凝重的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