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87009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灯笼 》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75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cover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认识“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逐层理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清新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感受其中的情韵。 3、把握文中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的层次,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中考导航 1、“斡旋”“怅惘”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理解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考点。 3、分析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需引起重视。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找关于灯笼的诗句: 生查子·元夕 [ 宋 ]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浪。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三、导读理解 1、第1段写小孩子喜欢光、亮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①段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从修辞角度赏析“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这几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这几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概括了由灯笼引发的一连串的回忆,多角度地表现了作者对灯笼的浓厚情感。 3、文章第6段为什么要在村头挂红灯笼? 解析:(1)有行好的意思; (2)使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表现了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4、分析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含义? 解析: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进士第的官衔灯还在,而朱门已经褪色,突出岁月的沧桑,人世的变迁;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5、仔细阅读第10、11段,简要说说关于官灯的联想和对古代将领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解析:①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 ②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③表明自己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④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明灯笼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解析:最后一段是议论,顺承上一段的意思,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如果删去最后一段,仅有上一段的抒情明志,那么情感表达就过于隐晦,文章主旨将趋于含混。 自我检测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