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496630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9246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12课,宋夏,金元,文化,课件
  • cover
第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对中国古代史来说,辽宋金夏元时期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民族的并立与融合进一步奠定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得以继续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朝是一个转型的朝代。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像宋朝那样去重塑和改革整个社会。有些历史学家甚至把宋代称作开启现代曙光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并立,分裂 统一,融合 一、儒学的复兴 二、文学艺术 三、科学技术 四、少数民族文字 材料一 赵匡胤结束了过去开创了未来。这个依靠政变夺取政权的军阀为了江山永固,崇尚文治抑制武功,立下祖宗家法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没有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就只能依靠思想;而能够平治天下的,则只有儒学。 ———易中天《风流南宋》 材料二 书院是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的私学系统,不必向官方的价值系统降贵纡尊。这里没有太多的利禄诱惑,只要有志于学问,都可以就学;倘若感到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也可以悉听尊便。这就为思想学问的自由探讨留下了一片净土。这里曾是理学家的摇篮,理学兴起以后,又往往成为理学重镇。 ———虞云国《细说宋朝》 一、儒学的复兴之原因 材料三: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武帝大兴佛教,郭祖深上书条陈)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续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一、儒学的复兴之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先后关系?世界的本源? 材料一(p70)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 上《伊川杂录》 材料二(p7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朱子语类》 一、儒学的复兴之程朱理学 理 社会:“三纲五常” 个人:“人性” 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天理是本原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一、儒学的复兴之程朱理学 说一说:以朱熹的理学思想为例,他的思想如何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材料:朱熹曾说,他之所以要讲述关于三纲五常的“形而上之道”,是为了将这些道理实践于“形而下之器”,实践于百姓的人伦日用。他的《家礼》……“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对日常生活中体现三纲五常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他的《小学》……专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儒家伦理纲常,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余秉颐《儒家伦理观的思辨化与世俗化》 一、儒学的复兴之程朱理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一、儒学的复兴之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