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案例名称 家庭生活中的碳排放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改变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为课堂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利用多媒体PPT技术为教学活动增添图片、声音、视频等,还可以让教学活动生动的呈现出来,在数学实践课中利用多媒体引入资料、视频,大大的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真正的在课堂中展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软件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 office办公软件 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背景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时小学数学课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以一类问题为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选择活动内容。本学期课本中安排了“家庭生活中的碳排放”的数学实践活动,指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分析、讨论,让孩子们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认知世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用数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家庭生活中的碳排放: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节能减排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家庭生活中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统计表中的信息。感知形成的数据,体会碳排放的危害,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放假对于我们来说是件不错的事儿,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因为一种特殊的天气而必须减少课外活动,不得不在家学习,因为什么呢? 2、什么是碳排放?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 学生根据具体的生活体验思考回答,这种恶劣的天气是“雾霾”。 交流,看ppt,获取信息 体会环境污染导致的恶劣天气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引出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 了解碳排放的概念,为后续的调查以及数据分析做铺垫 PPT 5分钟 二、调查实践过程 (一)回顾调查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调查的内容 说一说我们都调查了生活中的哪些行为。 回顾之前调查的内容,为本节课做准备 PPT 5分钟 (二)分析调查结果 1、出示单位内碳排放量表 2、根据碳排放量表引导学生做好数据分析,填好调查表。 观察碳排放量表,获取信息 根据碳排放量表计算出每一项目的碳排放量以及总的碳排放量。交流数据结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准确获取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单位内的碳排放量,为后续数据的计算做铺垫 能够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出生活中碳排放的情况,并根据数据感知生活中碳排放的量,体会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性。 PPT 20分钟 三、生活中的碳排放危害 1、根据之前的调查、数据的采集与计算,想一想:碳排放有哪些危害? 2、教师出示ppt,展示碳排放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新闻类节目“环境大调查”中“我与碳排放———算算我的碳排放值” 根据调查数据的分析,思考碳排放的危害 能够根据课上的数据分析,延伸到生活中真正体会碳排放给环境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认识到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PPT\视频 10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 1、关注生活中的碳排放,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制作节能减排的手抄报。 2、班级展示交流“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手抄报成果,并进行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次课我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并且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及技术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