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11946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书法 14绞丝旁 教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294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四年级,下册,书法,绞丝,教案
  • cover
课题 绞丝旁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书法教育教学中,以“总纲”为基本宗旨,以“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以“九大原则、三维目标、一个目的”为基本理念。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简化字、熟知繁体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指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现有和潜在两种。活动中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和努力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考虑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2.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美社书法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左偏旁的写法第十四课《绞丝旁》。由两个撇折和四个点画组成,两个撇折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加强学生对于书写理解感受。上部和三个点画的组合关系是本课难点,从字义剖析绞丝旁的本义为细线,本课例字为经、纪、终三字,依据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理念,本课选择“经”字作为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绞丝旁在字中的应用理解,力争一课一字,一字多得。 3.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前期学习了笔画的写法和笔画的变化与组合内容,初步了解书法基本常用笔画的写法,对于基本起笔、行笔、收笔有了一定的体验,但熟练程度还有所不足。在学习笔画变化与组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发现笔画的变化和组合特点,能用简单的书法用于表达,但书写体验不够,不能细致的表现笔画变化关系。对于前期偏旁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书写要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通过本单元系列学习,强调书写笔法和要领,适当增加文字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任务目标:基本:学习绞丝旁的写法,了解笔画汉字发展源流文化。 高级:绞丝旁的上下部件位置组合关系。 三维目标:技术: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掌握绞丝旁和例字的书写。 艺术:体会左右结构字的组合,欣赏欧字的结字之美。 文化:感受绞丝旁的文化源流,体会汉字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点:绞丝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绞丝旁上部与三点的位置搭配关系。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一:生活导入字形演变 师:出示图片(蚕),最能体现蚕的特点什么呢? 生:观看图片回答吃桑叶 吐丝结茧 师:猜猜我国有多少年的养蚕历史?(学生猜测)说文表述丝 蚕所吐也,微、细也。偏旁取一半写为“糹”“糸”,“纟”是简化写法,出示课题绞丝旁。(板书)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明确学习内容。了解汉字演变提升兴趣。 二:观察分析 总结实践 师:绞丝旁作左偏旁,结构稍显复杂。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笔画分析。 生:观察笔画外形,总结特点。 师小结:偏旁整体为长方形,上部两个撇折,第一个折画角度向右下,第二个向右上,点画位于撇中部。下部三点相呼应,呈弧线排列。请学生根据分析尝试书写。 生:倾听小结,尝试书写两遍。 师:展示学生的书写,从字形、笔画评价发现难点。再次出示笔画,讲解上下部件的位置组合关系。 生:参与评价,说出书写难点。观看笔画部件位置关系。 师小结:出示口诀助于记忆,教师示范书写。 生:再次书写解决难点加以巩固。 两个撇折上下放, 折的方向不一样。 点画写在撇中央, 上紧下松立稳当。 设计意图:总结难点,有针对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