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正相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正相成》是位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书法史表明,书艺与书学是相伴相生,互相促进的。教材的编排自始至终贯穿两条线索。在第三单元,明线是让学生懂得笔画和结构规律,暗线是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及书法文化内容。本单元以“主次分明”、“奇正相成”、“收放得宜”、“穿插让就”四个方面,总结构体楷书的结构规律与结构特色。《奇正相成》一课,正是以“深”、“瑞”、“意”三字为例,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来认识奇正相成的三个字中的不同体现;“看看想想”部分通过辅助线对字的结构规律进行细致分析;“书法园地”部分介绍了智永与《真草千字文》。旨在掌握奇正相成笔画与结构规律的同时,懂得潜心习字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已知点:学生经过近三年的学习,通过偏旁练习、集字练习、结构练习、作品书写等几个方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书写技艺。基本懂得运笔的技巧,能形成先观察、再定位、最后评价的书法步骤。 生长点:结合本课,学生在理解笔画与部件奇正相成,形成审美情趣,并能运用书写方法练习书写方面待加强。 三、设计理念: 研学后教理念:(一)以研学问题为中心。在教学中,以“例字奇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研学问题,落实书艺的能力提升以及审美情趣。(二)把时间还给学生。依托着畅言平台,通过课前学生尝试书写,课中合作讨论,观看微课,课后继续习字,并在畅言平台上交流与评价。以上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观察、练习书写、评价的时间还给学生,并有效度地达成目标。(三)使过程走向成功。教学中注重学法的习得与运用,抓住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后教,搭建“评价指标”的支架,培养学生独立习字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奇正相成的基本结构规律。 2.从“深”、“瑞”、“意”三个例字中,从笔画及结构两方面掌握奇正相成的基本结构规律。 3.简单了解智永与《千字文》,懂得书法技艺在于苦练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理解笔画与部件奇正相成,形成审美情趣,并能运用书写方法练习书写。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PPT、微课、师生平板电脑、文房四宝 八、课前学习: 师生教学活动过程 新技术运用 (一)学生进入畅言的作业平台,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学生尝试书写“深”、“瑞”、“意”三字,并拍照上传到畅言平台。 智慧课堂:畅言平台、智能手机 (二)教师对学生前期学习成果进行分析,以学生出现的缺失点成为教学的起点。 智慧课堂:教师做好分析,根据学生课前研学的情况,可制作例字书写微课以备课中使用。 八、课中教学过程 师生教学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新技术运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承接11课的内容,回顾结构规律及结构特色。 2.出示例字所在的欧体教材图片,发现三个例字。请学生说说在笔画、部件上发现了什么? 3.揭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温故知新,在于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在结构规律及结构特色上着力。2.由学生最初的观察获得的印象出发,发现例子结构特点,揭题的同时也为后续教学重点埋下伏笔。 (二)对比观察,理解“奇” 学生再次观察三个例字,想想它们分别奇在哪儿。 小组利用平板,说说三个例字的奇在哪儿,并在屏幕上圈划出来,并 上传到平台。 教师在平台上浏览小组上传结果,请相应小组代表汇报,相机点拨。 写字中是不是片面追求“奇”就可以?它与“正”之间是什么关系?(出图)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奇正相成的基本结构规律。 【设计意图】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奇”的特性从观察到了解再到辩证理解都是由学生发现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新技术的运用使原本“指划”,教师的讲授变为“屏幕圈划”,观看微课。一方面增激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