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朱元璋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而设立的制度是( ) A.废除宰相制 B.厂卫制度 C.廷杖制度 D.八股取士制度 2.“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 ) A. 陈胜 B. 刘邦 C. 黄巢 D. 李自成 3.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瓦氏出生于今靖西市,后嫁至今田阳区,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檄书到达田州,瓦氏不顾年事已高,统六千八百多俍(liáng)兵奔赴抗倭第一线,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同一时期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李自成 5.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伊犁将军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 6.如果清王朝是一座高山的话,乾隆皇帝就是站在山巅的那个人。对西北边疆的巩固为他的文治武功又增添了绚丽辉煌的一笔。这一事件是( ) A.台州大捷 B.收回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7.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威 B.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C.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D.增加中国的海外贸易 8.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9.清朝前期,一些市镇发展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商业较为发达 B.著名商帮开始出现 C.人口快速增长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11.以曹、刘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当时大规模政治、军事斗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2.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民国时期“水云楼”戏班班主商细蕊,为弘扬“国剧”艺术虽吃尽苦头,却痴心不改,其精湛的舞台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国剧”应该是指( ) A.昆剧 B.徽剧 C.川剧 D.京剧 13.如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14.下列古代官职中,源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而设立的是( ) A.御史大夫 B.节度使 C.转运使 D.军机大臣 15.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