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24764

西泠版 四年级书法上册 1.摹贴与临帖 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3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西泠,四年级,书法,上册,摹贴,临帖
  • cover
第一课??摹帖与临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写好毛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2、掌握不同方位的占格及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法技巧、占格,并将它们写美观。? [教学过程]? 师讲解示范? 学习书法,必须从读帖入手,进而摹帖、临帖,然后再进行自我创作,这是学习传统书法必经之路。那么首先要有一本自己喜爱且适合自己的程度的字帖进行练习。要想将字帖中的好字学到手,就需要懂得怎样读帖、摹帖和临帖。 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摹帖,摹即摹写的意思。 摹写有三种方法: 一是用透明纸覆在字帖上,用笔钩出字的边线,然后再把笔画填实,这种方法俗称为“双钩法”。它是通过运笔手势,熟记笔画走向及其组合,进而掌握帖上字的风格、特点和结体法则。这需要心灵手巧,又需要沉静,有这性格,通过摹帖来培养和发扬字帖的笔风,使学书者体会到原字的笔画组合、问架结构的微妙之处,达到“准”和“神”的境界。 二是描红,也称描朱,它是运用笔墨依着事先印在纸上的红字而直接描写,使红字变成黑字。描红是比较省力的摹帖方法。描红一定要做到用墨均匀,笔画完整,并要注意一笔写成,不可重笔。 三是写影,也叫写仿或照格,即用选好的字帖作底,上面覆以不渗水的透明纸,依照映出来的字影直接描写,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须做到手要把稳,眼要贯注,脑要专一,于朦胧中追求清晰,进而做到眼中虽朦胧,脑中却清晰,由感觉到感知,以加印象,挥毫准确。 ??? 摹写要力争达到形似的程度。若欲此,就必须领悟范字的用笔方法和点画形态及结构特征。所以摹写不单单是描摹范字,而是要在摹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真正把范字的本质摹出来。 二、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所以临帖已是较摹帖前进了一步。临帖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对临。把字帖放在一旁,照着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对临的基本要求,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拟之者贵似,越像越好。临帖时不要看一笔写一笔,那样容易支离不贯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如果还不像,就再写,直到写像为止。这样,比一个字只写一次印象深刻,收效大。一个字一个字写正确之后,就可以看两三个字、以至一行字之后再写了。 (二)背临。也就是默写。待一行一行临写的比较熟悉之后,便可以不看字帖,全凭记忆来背写了。写后对照,也如对临一样,反复修正。 (三)意临。对临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所以贵似,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合”。而意临是将所临之帖参入已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创造性,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也就是常说的“后与古人离”。我们若将苏东坡临王羲之的《讲堂帖》、米芾临王羲之的《元日帖》、王铎临王羲之的《远嘉兴帖》合原作之间加以对照的话,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们是如何通过意临而加以发挥的。同时它告诉我们,意临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笔挥写,没有一定的功力和成熟的构思是办不到的。 总结:连续不断,持之以恒??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作业 生模仿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