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31565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413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封建,会的,发展,近代,夜的,危机
  • cover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布衣到天子”的神话。与刘邦称帝相似的是( ) A.杨坚 B.李渊 C.赵匡胤 D.朱元璋 2. 顾炎武(明)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 ) A. 官吏贪赃枉法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民众不堪重负 D. 农民流离失所 3. 清军入关前提出“灭流寇以安天下”的口号,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B.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C.统一中国 D.援助明朝,镇压起义 4. 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基本平息浙江的倭患是在(  ) A.杭州 B.台州 C.扬州 D.南京 5.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6.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乎无人能及。派遣他第一次出使西洋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宋高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8. 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0.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11. 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  ) A.阿房宫  B.未央宫  C.紫禁城  D.大明宫 12. 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13. 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下列文物(模型)中最能反映明清专制集权内容的是(  ) A.三彩骆驼俑 B.筒车模型 C.锦衣卫印 D.郑和钟 14. 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15.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清朝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朝末年,政府腐败,内忧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