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32572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书法 综合实践 书联迎春 教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31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美版,五年级,上册,书法,综合,实践
  • cover
湘美2011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 书 联 迎 春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搜集资料,小组探究、汇报等形式,了解春联的来历、历史典故及“春”字历史演变,感受春联讲究对仗、抑扬顿挫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教师范写、播放视频、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书法实践成效,掌握春联的写法。让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滋润童心,并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书法实践,掌握“春”字楷书软笔写法。 难点:初步感受书法家的书法特点,学写一副春联。 教学准备: 教师:书法微视频、希沃白板课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春联”资料,并制作学件; 尝试学写春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游戏入境 课前,同学们在网络学习空间观看了书法大家田英章老师的《春联》微课,还了解了春联的各种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春联魅力,学写春联。贴课题:学写春联。 俗话说,新年爆竹保平安,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旺旺来福报新年》游戏,好吗?请所有同学做好准备。请听游戏规则: 师:这些对联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二、春联文化,源远流长 师:各小组课前开展了有关春联的研究性学习,下面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 主题一:春联的来历 小组代表介绍 “春联来历”资料: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山里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伸舒,一个叫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伸舒、郁律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后蜀国主孟昶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明代以后,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 主题二:春联的故事 小组代表讲述有关春联的有趣故事:谢缙巧对曹尚书 明翰林学士谢缙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人们称之为神童。他家住在曹尚书府的对面。一年春节,曹尚书家张灯结彩,准备欢度佳节。而此时谢缙家还等着父亲卖完水,买米下锅呢!谢缙想:岁序更新,春回大地,家里虽穷,也得写副对联呀。于是放眼门外:财主家的竹园里绿竹春松,苍翠欲滴,便灵机一动,挥笔写道: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心想:小小谢家,竟敢妄称藏万卷书,植竹千根。这不是炫耀自己博学多才,嘲笑我不识诗书吗?我把竹子都砍了,看你怎么“门对千竿竹”?一怒之下,便派人将满园翠竹都砍了半截。谢缙不禁暗自好笑:“好哇,我要叫你毁了一园竹,气还受个够!”他随即取来笔墨,在春联的末尾又各添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第二天,曹尚书出门一看,更加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索性叫人把竹林连根带泥统统刨掉。哪知道聪明的谢缙提笔蘸墨,再在那春联的下面各加上一个字,把曹尚书气得半死。请想想看,谢缙续了那两个字。 师小结:这个故事既有趣,又展示了春———咱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题三:娃娃说春联 学生介绍自己书写的春联 第一幅: 彩凤辞旧,金犬迎新。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 第二幅:白梅凌雪尽,黄耳报春来。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