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9575179

北师大版 书法六年级上册 8.集字练习 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48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书法,六年级,上册,8.集,练习
  • cover
六年级上册第8课集字练习《讷言敏行》教学设计 一: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讷言敏行”的出处、含义。 (2)了解关于斗方的知识。初步掌握集字“创作”的方法。 (3)简单地分析“讷”“言”“敏”“行”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4)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和对字形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前置性作业提前探究新知、课上小组汇报、学生练习、自评、他评、师评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字的结构以及用笔特征。借助视频、微课,更直观有效地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感受“讷言敏行”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讷言敏行”。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集字练习既不同于纯粹的临摹,也有别于完全意义上的书法创作,是一种介于临摹和创作的中间状态,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有效途径。“讷言敏行”是本册教材的集字创作的初次尝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有难度。但是理解“讷言敏行”的含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是可行的。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六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欧楷学习,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开始学习颜体,对于新的事物,学生是比较有兴趣的,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会简单地分析字的结构,六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平时缺乏练习,目前仍处于兴趣培养阶段,而“讷言敏行”是本册教材的集字创作的初次尝试,为了避免学生因初次创作“出师不利”产生挫败感,应该多鼓励学生。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讷言敏行”的出处、含义。 (2)了解“讷”“言”“敏”“行”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3)初步掌握集字“创作”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 讲授、观察、练习、欣赏等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课件、书本、毛笔、墨汁、砚台、毛边纸、毛毡、斗方作品纸、磁铁等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揭示课题 变魔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视频,了解讷言敏行的出处及含义。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 教师小结 学生了解今天所学的课题,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讷言敏行”的出处及含义,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环节二: 新授 组织学生拿出前置性作业,并进行小组汇报与交流。 学生练习“讷”“言”“敏”“行” 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有代表性的习作张贴。 引导学生和原帖进行对比,然后进行点评分析。 观看微课 小组汇报与交流。 学生练习 学生对比观察,然后点评。 学生观看微课 通过前置性作业提前探究新知、课上小组汇报、习作点评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字的结构以及用笔特征。借助微课这样现代化教学手段,更直观有效地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环节三: 学生创作与欣赏 鼓励学生开始创作,然后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坐姿、握笔姿势。 9个小组展示作品,组织学生观看,然后进行评价。 1、学生创作。 2、学生张贴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1、亲身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更好地展示学生作品。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接受别人评价的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取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环节四: 拓展与总结 出示各种类型的作品形式,鼓励学生课后多尝试。 教师小结 升华主题:“讷言敏行” 学生欣赏 2、学生聆听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让学生再一次体会“讷言敏行”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