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99573

初语部编版九上 第22课 范进中举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872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语,编版,22课,范进,中举,微课
  • cover
范进中举 考点聚焦 1.了解作家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对比和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知识梳理 文章框架 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发疯。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技巧点睛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文中是怎样刻画范进的疯态? 第一层:昏厥 第二层:疯跑 第三层:跌倒 第四层:疯走上集 动作描写:拍手、笑 语言描写:我中了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技巧点睛 范进的发疯说明了什么?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心中苦水,身价百倍,富贵荣华,而这些正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即令他喜极而疯。范进发疯的癫狂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技巧点睛 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技巧点睛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世态的炎凉。 写法归纳 1.夸张的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喜极发疯,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写法。 2.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 文章对范进中举前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对比。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这个人物,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的嘴脸。 拓展提升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 胡屠户、张乡绅、众邻居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 讽刺的背后是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无情揭露。 思维导图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