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599610

初语部编版九上 第11课 醉翁亭记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0969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语,编版,11课,醉翁亭,微课,课件
  • cover
醉翁亭记 考点聚焦 1.理解文章内容,梳理行文思路。 2.理解作者写景的顺序,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 3.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及思想感情。 文章框架 知识梳理 第一段:醉翁亭记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与民同醉同乐。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1)由远而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滁州———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亭 (2)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的时间顺序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技巧点睛 第三段中描写的几幅图画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怎样的联系呢?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与民同乐。 技巧点睛 品读细节,品味语言的力量 第四段描写的这几种乐有什么区别? 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这是几种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太守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技巧点睛 联系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的“醉与乐”? “醉” 是表象,喝多之态,实乃陶醉之意,是谪守后对励精图治的欣慰;“乐”是实质,“与民同乐”之意,是作者的政治理想,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是为了写乐。含蓄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即包含纵情山水郁闷之情,也包含着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反映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技巧点睛 (1)描写形象精炼,融情入景 (2)句式灵活,骈散结合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写法归纳 环滁皆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及意思。 ①名之者谁?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①代词,指醉翁亭。 ②结构助词,的。 2.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而”作用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 朝而往,暮而归 B.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 佳木秀而繁阴 D. 日出而林霏开 拓展提升 D 醉翁亭记 太守醉 我们醉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形象精炼,融情入景 句式灵活,骈散结合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思维导图 以醉写乐 与民同乐 文美 情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