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联迎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春联的来历。 (2)感知春联的形式美。 (3)感受春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 (1)学习欣赏春联。 (2)尝试现场写春联。 3.情感目标:从春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春联的形式美,感受春联的内涵美。 难点:现场写春联。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述 学生动手实践 四、教学准备:课件 春联纸 毛笔 墨汁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 欣赏音乐视频《贴春联》 激情导入:随着一曲热闹的贴春联歌,我们感觉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年新春佳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 质疑:春联是怎样产生的呢? 看视频———春联产生的故事 学生观看视频后提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关于春联的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后蜀国国君孟昶(chang)书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创了我国张贴春联的先河。 到了宋元时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春联的内涵美 1、追问:古时候的春联是用来驱鬼压邪的,那么现在的春联又反映什么内容呢? 2、学生回答: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希望来年生活大吉大利。 3、读一读,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单中的连线题。 a、描绘美丽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乐, 处处迎春处处歌。 b、展现祖国欣欣 艳阳照大地, 向荣的景象。 春色满人间。 c、歌颂劳动人民 祖国与天地同寿, 幸福美好的生活。 江山与日月争辉。 d、表达人们对新 四化宏图展, 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九州春意浓。 4、学生回答,完成连线题。 (四)春联的形式美 1、同学们读这些春联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谈话过渡: 春联不仅内容意义深刻,而且它在语言的形式上有他独特的魅力,读春联往往会使人享受到汉语起伏有致的形式美。 3、 请同学读读下面的春联: 绿柳舒眉辞旧岁 红桃开口贺新年 4、春联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5、春联的特点:板书:对仗 a、字数相同 b、词性相同 6、怎么区分上下联? 1、 假如老师不小心把上联下联打乱了顺序,怎样来区分?(出示打乱的春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2、讲述:平声是指现在的一、二声;仄声是指现在的三、四声。 3、分析所出示的春联的平仄声,找出春联的特点。 4、讲述: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板书春联的特点:c、平仄相反,仄起平收 5、学生分析下面的春联的平仄关系,并判断上下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6、练一练,给春联找朋友。 物华天宝年年好 放歌高唱好河山 举杯喜迎新岁月 半含冬景半含春 柳垂千丝三江绿 人杰地灵处处春 几点雪花几点雨 梅开万树万岳红 7、讲述:老师过年的时候也准备了一副春联,请同学们欣赏: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8、过年时贴起来的话,还缺什么?(横批) 9、配横联 (请同学们为这幅春联配上一副横联。) 10、讲述横批的古今写法(由右往左,上下联贴时也是由右往左。现代的正好相反,也还有人沿用古代的方式) (五)认识门心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