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12

七年级语文上第7-30课教案[上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87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语文,7-30课,教案,学期
  • cover
7、 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行道树》: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2、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3、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 4、整体感知 ①自读,发现问题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5、研讨与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 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6、拓宽与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 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7、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