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方法 展示、讨论、探究 教学内容 导学设计(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三、预习检测文本解读七、小结八、布置作业 师生问好学生聆听学生展示1 自读课文。2 生范读课文。3 重点字词释义、翻译。4 他们是怎样看待孔子的?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人生态度?(学生讨论)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孔子人生态度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而为之 PAGE - 2 - 高考资源网 www. Ks5u,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 2、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一部分义与富贵 (一)、选出文中孔子对“义”的表述语句,感受孔子义薄云天的人格 语句筛选:略 (二)、孔子对富是完全拒绝的吗?用文中的语句佐证并简析 要点明确:①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孔子对富贵并非完全拒绝,他希望对其有所向往,他认为希望得到富贵是符合人的天性的 (三)、孔子心中轻视富贵的标准是什么?由此看出在孔子的心中有着怎样的“义利观”,简要准确概况 要点明确:“不义而富且贵” 孔子的义利观:义重于利 (四)、孔子的“义利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许多人遵从的伦理道德标准。列举几个自己熟知的例子 提示:文天祥,苏轼,谭嗣同,朱自清,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人 (五)、警钟长鸣,是概括自己所了解的无义获利、赢利博利的卑劣手段主要有哪些,何以才能有效杜绝。 要点提示:杀人越货,偷盗抢劫,投机取巧,欺蒙拐骗,巧取豪夺,敲诈勒索,假冒伪劣 杜绝方法是加强法制;加强道德教育 三、课堂小结: 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 四、作业补充: (一)熟语释义 大义凛然:严肃或敬畏。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大义灭亲:为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 义形于色:主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