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18442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 第三单元 微课课件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0086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第三,单元
  • cover
课外古诗词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庭中有奇树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相关常识;落实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 熟练朗诵并能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3.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诗的千回百折之态,委婉含蓄之妙。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 情 画 意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奇”在何处? 在诗中何处体现的?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 此树 “奇”还是“何足奇”,是否矛盾?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扬一抑,成就了诗的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如何“奇”?试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写景上: 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抒情上: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如何“奇”?试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手法上: 一抑一扬,其实对花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扬一抑中,诗的感情增加了,也尽显诗的千回百折之态,委婉含蓄之妙。 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无望而产生的孤寂忧愁之感。 主 旨 归 纳 课后作业 课后选择《古诗十九首》中喜欢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龟虽寿 曹操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3.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走进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写作背景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