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61964

第1课《先师孔子》课件+教学案(岳麓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7366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课,先师孔子,课件,教学,岳麓,选修
    第1课 先师孔子 一、知识模块 1、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 ”之道。“忠恕”就是 。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 方面。 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 之道。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 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 和 的思想。 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 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 》《 》《 》《 》。 二、问题探究 材料一: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思路点拨: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倒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 3、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选择题: 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