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集字练习:上善若水 授课教师 班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美版《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集字练习课,本课要求学生从《九成宫醴泉铭》中集出“上善若水”四个字。从书写内容的选择到分析单字、练习单字、到比对调整,完成一幅作品,以这样的内在逻辑教会学生怎样集字,在此过程中也使学生了解书法作品的基本章法,为集字创作做铺垫。本节课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了自身文化修养,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基本掌握欧楷笔画、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能够自主观察和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但书写中仍然会出现眼到手不到的现象,基本功不够扎实。此阶段的学生会对集字创作产生浓厚兴趣,且部分学生了解书法作品的基本章法,可分层教学。本节课对学生来讲既能激发书写自信又是一次挑战。 教学目标 巩固读帖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四个字的整体特征和具体笔画特点,由整体到局部,加深对单字的理解,进行“上善若水”的集字练习。 在集字创作中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尝试完成条幅集字作品,感受条幅作品的章法美、结构美。 学生通过了解“上善若水”的源流和含义,增强书法学习的文化底蕴,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四个字的整体特征和具体笔画特点,由整体到局部,加深学生对“善”和“若”字书写的理解,进行“上善若水”集字练习。 教学难点 尝试“上善若水”条幅的集字创作,做到章法得当。 教学资源 准备 书法工具,课件展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提问互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上节课老师留的三个思考题: 什么是集字? 生:集字是书法术语。指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也指临习古人书法。师:非常好,同学们学过的书法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最早的集字作品是什么? 生: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了教皇子练习书法,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1000个不同的字,再命大臣周兴嗣将这1000个字编纂成对仗工整的四言韵文,就是《千字文》。 最早的集字碑刻是什么? 生:唐初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成《圣教序》,是最早的集字碑刻。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看得出大家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又一次扩充了书法知识储备。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集字练习课。 集字:上善若水(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感悟文化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做到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下面,我们就从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醴泉铭》中集出“上善若水”四个字来完成一幅小的书法作品。(同桌两人拿出字帖,找出四个字。)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 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看看你找的和老师找的是否一样。 三、引导读帖,集字准备 (一)碑帖中观察汉字的结构 (整体:对比观察) 1、用平面图形概括汉字的结构特征 生:“上”是一个三角形的字;“善”和“若”结构相似,上下窄中间宽,是五边形的字;“水”也是个五边形的字,但它与“善”、“若”不同,以中竖为主笔,向四周成放射状。师:说得真好,他对字形的定位很准,观察的细致入微。 2、明确主笔的书写特点 生:我观察到了“上”、“善”、“若”的主笔都是长横,长而直;“上”和“水”的竖画起支撑作用。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汉字中的主笔。 (二)米字格中观察汉字笔画(局部:单字解析)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