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课 点(一)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并学习方点和圆点的写法; 了解“点”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方点和圆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并掌握方点和圆点的不同书写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字型练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笔墨、毛边纸、米字格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毛笔、课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出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孩子们,你们知道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哪位书法家的作品吗?(王羲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和王羲之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王羲之五岁时,就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他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但是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芝麻酱和馒头,他却连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馒头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馒头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帖,结果错把墨汁当芝麻酱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菜可真香啊!”??????? ? 看来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的坚持和勤奋,孩子们,你们想要成为和王羲之一样的书法家吗? 那我们需要先打好基础,勤学苦练哦! 二、复习导入 在前面的书法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横”,孩子们,你们能回忆起在书写“横”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预设:写横的时候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要有提按顿错。)说的真棒!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向右下回锋! 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横”的掌握已经比较扎实,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好吗? 三、新授课 观察联想 (课件出示图片) 你们看,这些图片中的小水珠像书法中的哪个笔画呢? 学生回答:点! 对不对呀?你真聪明! (出示课题《点》) 2、观察动态图,思考联系 刚才图片中的“点”是静止的,当这些静态的“点”动起来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动态图,学生观察) 小水珠从空中落在叶子和花瓣上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预设:重重地落下又弹起来) 教师小结:水珠是重重地落在叶子上又轻轻地弹起,就像我们在书写笔画时,要有行笔重按和收笔轻提的过程。 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毛笔,轻松自然地写出点的各种形状,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重按轻提的笔感。 (练习书法时的坐姿时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身正、肩平、头正、背直,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3、观察细节,知道简单的“点”也有千变万化 笔感的练习先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图片再仔细地看一看: 图片中这些像“点”画的小水珠,他们的形状是完全一样的吗?(不是)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他们具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预设:学生汇报:形状不一样,第一张照片中的水珠形状各不相同,有圆形、椭圆形;第二幅照片中的小水珠的形状是圆形;第三张是水滴形、上面的部分尖尖的……)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小水珠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就像我们书法中的“点”,它虽然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它却是非常重要并且千变万化的。 4、区分方点和圆点,分别练习 书法中的“点”分为圆点和方点 ①“圆点”又称“露锋点”,顾名思义是指在“点”的上部有一露锋的锐角,这也是点的主要表现形式。(出示课件中的圆点和米字格卡片) 双钩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