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一一窗体顶端 《捏塑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捏造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粘土做一只自己喜欢的动物。 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做一只有创意的动物。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模型、粘土等。 四、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启发法、小组交流合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由两位学生表演《狐假虎威》玩偶小剧场,看完之后老师介绍这些玩偶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出课题:《捏塑动物》 2、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提问一:大家猜猜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做的? 活动一: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总结。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二:捏塑动物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活动二: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探索并小组讨论总结出方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实践寻找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问三:如何塑造出形象又生动的动物? 活动三:教师讲解示范作品的图片及实物模型。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并上台表演动物的特征。 (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模仿能力) 提问四:制作的步骤有哪些? 活动四:教师播放制作的示范视频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步骤: ①构思你要做什么动物并画草图。 ②用捏、揉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头部与四肢。 ③做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直观地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锻炼小组协作能力。) 活动五:教师播放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讲解,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小试牛刀,大胆创作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同时教师播放音乐和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将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4、分享成果,共同成长 首先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动物保护园并将作品展示其中。接着请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最后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拍照发到家长的微信群里,采用多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模式。 5、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课后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捏塑动物。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都要保护动物! 六、板书设计: 捏塑动物 一、材料:粘土、橡皮泥、陶泥等 二、方法:捏、揉、搓等 三、制作步骤: 构思画草图 做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等 做五官、装饰细节部分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制作,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窗体底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